LLM 参数之 Temperature 和 Top-p

大家在使用 LLM 生成内容时,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 LLM 的一些可配置参数,比如 Temperature 和 Top-p,是否关注过这些参数的作用? 无论是在 OpenAI 的 API 文档、Google 的 AI Studio、以及各种的 AI 平台,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 什么是 Temperature 和 Top-p?在与 LLM 聊天时,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,有的 Agent 十分有创造力,有的 Agent 又十分严谨。这其中除了 Prompt 的影响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 LLM 的采样参数,包括 Temperature 和 Top-p。 提示 TL;DR ...

2025年07月31日 · 2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The Response Format of LLM parameter

LLM 参数之 Response Format

如果想让 LLM 输出 JSON 格式的内容,大家第一反应会是什么?可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,直接在提示词中写上"请输出 JSON 格式的内容,格式为 { “key”: “value” }"。但其实,这种方式并不是最优的。 从之前我们也了解到了,LLM 的输出是一个概率性的文本补全器。单纯依靠提示词工程来控制 LLM 的输出格式并不可靠。用自然语言去描述一个复杂的 JSON 结构本就不易,再加上当提示词很长时,LLM 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,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它输出不符合预期的格式,甚至根本不输出 JSON。 具体来说,这种方式可能会遇到以下三个主要问题: 混入无关文本:模型可能在 JSON 对象前后添加对话式的"口水话",如"好的,这是您要的 JSON:…",这给后续的程序化解析带来了困难。 结构性错误:生成的 JSON 可能存在语法错误,例如缺少逗号、括号不匹配或引号使用不当,导致解析失败。 内容幻觉:模型可能"幻觉"出指令中未要求的字段,或遗漏必要的字段,破坏了数据模式的一致性。 让 LLM 生成符合预期的 JSON 格式内容的最佳实践是使用 response_format 参数,在程序算法的层面上去干预 LLM 的输出格式。这个参数允许我们让 LLM 进行结构化内容输出,确保 LLM 生成的内容符合预期的结构和语法。 Response Format 参数response_format 参数在绝大多数现代 LLM API 中都可用,允许开发者指定模型输出的格式。 DeepSeek API Response Format OpenAI API Response Format DouBao API Response Format 通过这个参数,我们可以明确要求 LLM 生成特定格式的内容,如 JSON 对象、纯文本或符合 JSON Schema 的数据结构。 response_format 参数支持以下三个模式: ...

2025年07月29日 · 3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Textmate 语法高亮规则运行机制

浅析 Textmate 语法高亮规则运行机制

1. 语法高亮简介语法高亮是指在IDE或编辑器中,对文本进行分词,即将文本拆解为 Token(标记),每个 Token 都有对应的名称(作用域)进行标记。再配合主题样式规则,对不同名称的 Token 的进行主题化,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。 程序员离不开语法高亮,就像作家离不开标点符号一样。(你可以代入一下使用 txt 文本编辑器写代码的场景) 语法高亮由两个部分组成: 分词(Tokenization):将文本拆解为一系列 Token。 主题化(Theming):对 Token 进行样式渲染,如字体颜色、背景色、加粗等。 我们以 JSON 的语法为例,简单介绍一下语法高亮的过程。 首先分词引擎会对 JSON 文本进行分词,下图是将 JSON 文本进行分词后的结果,其中每个矩形所包括的文本都是一个 Token,每个 Token 都有一个作用域名称,例如 null 对应的是 constant.language.json 作用域。 然后主题化引擎会根据 Token 的作用域名称,对 Token 进行样式渲染,例如将 constant.language.json 作用域映射为蓝色不加粗字体。那么 null 就会被渲染为蓝色不加粗字体。 2. 分词的实现方式目前主流的分词实现方式大致有有以下三种: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分词:Textmate 基于词法分析的分词:Highlight.js 基于语法树的分词:Tree-sitter (如果有其他,欢迎补充) 本文只讨论 Textmate 的语法高亮规则编写。 Textmate 原是 MacOS 下的一款文本编辑器,其语法高亮规则是基于正则表达式的,但由于其规则简单易懂,且支持多种语言,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编辑器和IDE中,如 VSCode、Sublime Text 等。JetBrains 的 IDE 也集成了 Textmate Bundle 插件,可以直接导入 Textmate 的语法高亮规则。 ...

2025年07月20日 · 2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Vim 技能补全计划

适合已经熟悉 Vim 基础操作,希望提高编辑技能的开发者的实用技巧集合

2025年07月19日 · 1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Socket 编程之 epoll 源码分析学习笔记

本文基于 Linux 6.9 内核源码进行分析。 几个数据结构 eventpoll这是 epoll 的主要数据结构,它用于存储 epoll 的相关信息,包括等待队列、就绪队列、红黑树等。 struct eventpoll { wait_queue_head_t wq; // epoll 的等待队列:用于存储等待的进程/线程,指向等待队列头 wait_queue_head_t poll_wait;// 这个 poll_wait 等待队列只有在 epoll 嵌套的情况下才会用到 struct list_head rdllist; // 就绪队列:用于存储就绪的 fd,指向就绪队列头 struct rb_root_cached rbr; // 红黑树:用于存储所有的 fd,指向红黑树根节点 struct wakeup_source *ws; // 一个唤醒源,用于唤醒进程 }; epitemepitem 的作用是将 fd、就绪队列、红黑树节点等信息封装在一起。 struct epitem { union { struct rb_node rbn; // 红黑树节点,用于存储 fd,指向红黑树节点 struct rcu_head rcu; // 用于释放 epitem }; struct list_head rdllink; // 就绪队列节点,用于存储就绪的 fd,指向就绪队列节点 struct eventpoll *ep; // 指向 eventpoll struct epoll_filefd ffd; // epoll 文件描述符 struct wakeup_source *ws; // 一个唤醒源,用于唤醒进程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; // 监听的事件 }; ep_pqueue给 poll 队列封装的结构体,用于存储 poll_table 和 epitem。 ...

2024年06月30日 · 9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C++ 内存模型学习笔记

C++ 内存模型从上(高地址)到下(低地址)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 栈区: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,存放函数的参数值、局部变量的值等。 堆区:由程序员分配释放,若程序员不释放,程序结束时可能由操作系统回收。 全局/静态区:分为 .data 段(全局初始化区)和 .bss 段(全局未初始化区),.data 段存放 已初始化 了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,.bss 段存放 未初始化 的变量。 常量区:就是 .rodata 段,存放常量。 代码区:存放函数体的代码。

2024年06月29日 · 1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C++ delete ptr 和 ptr = nullptr 的区别

delete ptrdelete ptr 是释放 ptr 所指向的对象资源,而 ptr 依然存在,且依然指向那片内存地址。 ptr = nullptrptr = nullptr 是将 ptr 指向空指针,和其所指向的对象没关系。 试着实现一个 unique_ptrtemplate <typename T> class UniquePtr { private: T *_ptr; public: // 默认构造 UniquePtr() : _ptr(nullptr) { } explicit UniquePtr(T *ptr) : _ptr(ptr) { } ~UniquePtr() { delete _ptr; // 无需置 nullptr,因为析构函数会被调用,_ptr 会被销毁 // 置空无意义 } // 拷贝构造 删除 UniquePtr(const UniquePtr &) = delete; UniquePtr &operator=(const UniquePtr &) = delete; // 移动构造 UniquePtr(UniquePtr &&p) noexcept : _ptr(p._ptr) { // 至于这里为什么不需要 delete _ptr // 是因为这是移动构造函数,是个构造函数!_ptr 本来就没有资源 p._ptr = nullptr; } UniquePtr &operator=(UniquePtr &&p) noexcept { if (p != *this) { delete _ptr; // 第一步,释放当前资源 _ptr = p._ptr; // 第二步,将当前指针指向新的资源 p._ptr = nullptr; // 第三步,将原来的指针置空 } return *this; } T *get() const { // 返回指针 return _ptr; } T *operator->() const { // 返回指针 return _ptr; } T &operator*() const { // 解引用 return *_ptr; } T *release() { // 这里不能 delete _ptr // 因为 release 只是解除 UniquePtr 对资源的所有权,但资源还是存在的 T *tmp = _ptr; _ptr = nullptr; return tmp; } void reset(T *newptr = nullptr) { if (_ptr != newptr) { delete _ptr; // 释放当前资源 _ptr = newptr; // 指向新资源 // 这里不需要置空 newptr // 是否置空 new ptr 由用户决定 } } }; UniquePtr &operator=(UniquePtr &&p) 移动赋值运算符的原理如下图: ...

2024年06月29日 · 1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哈希冲突解决方法学习笔记

链地址法链地址法也叫做拉链法,它的基本思想是,将哈希表中的每个槽位都指向一个链表,当发生哈希冲突时,将数据插入到链表中。 很好理解,如图所示: 开放定址法开放定址法是一种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,它的基本思想是,当发生哈希冲突时,不是将数据直接插入到哈希表中,而是寻找哈希表中的空槽位,将数据插入到空槽位中。 线性探测线性探测采用固定步长的线性搜索来进行探测。 插入元素:通过哈希函数计算桶索引,若发现桶内已有元素,则从冲突位置向后线性遍历(步长通常为 1),直至找到空桶,将元素插入其中。 查找元素:若发现哈希冲突,则使用相同步长向后进行线性遍历,直到找到对应元素,返回 value 即可;如果遇到空桶,说明目标元素不在哈希表中,返回 None 。 注意,我们不能在开放寻址哈希表中直接删除元素。因为删除元素会在数组内产生一个空桶 None ,当查询元素时,线性探测到该空桶就会返回,因此在该空桶之下的元素都无法再被访问到,程序可能误判这些元素不存在。 为了解决该问题,我们可以采用懒删除( lazy deletion )机制,不直接从哈希表中移除元素,而是利用一个常量 TOMBSTONE 来标记这个桶。 None 和 TOMBSTONE 都代表空桶,都可以放置键值对。线性探测到 TOMBSTONE 时应该继续遍历,因为其之下可能还存在键值对。在线性探测中记录遇到的首个 TOMBSTONE 的索引,并将搜索到的目标元素与该 TOMBSTONE 交换位置,这样可以优化效率。 线性探测容易产生 聚集现象,为了缓解这个问题,就有了平方探测和双重散列。 平方探测平方探测思想与线性探测类似,不同之处在于探测的步长是平方级别的。即当发生哈希冲突时,探测的步长为 1,4,9,…步。 平方探测可以缓解线性探测的聚集现象,但不能彻底解决。 多次哈希多次哈希的基本思想是,当发生哈希冲突时,尝试其他的哈希函数,直到找到空槽位。 与线性探测相比,多次哈希方法不易产生聚集,但多个哈希函数会带来额外的计算量。 警告 以上三种方法,线性探测、平方探测和多次哈希哈希表都存在 不能直接删除元素 的问题。 ...

2024年06月29日 · 1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C++ STL 常用容器和迭代器学习笔记

常用容器 序列容器 vector: 动态数组,随机插入/删除 O(n),随机访问 O(1),尾插 O(1) array: 静态数组,不支持插入/删除,随机访问 O(1) deque: 双端队列,头尾插入/删除 O(1),随机访问 O(1),中间插入/删除 O(n) list: 双向链表,插入/删除 O(1),不支持随机访问 forward_list: 单向链表,插入/删除 O(1),不支持随机访问 关联容器(底层实现为 红黑树 ) set: 有序集合,插入/删除/查找 O(logn) map: 有序映射,插入/删除/查找 O(logn) multiset: 有序多重集合,插入/删除/查找 O(logn) multimap: 有序多重映射,插入/删除/查找 O(logn) 无序容器(底层实现为 哈希表 ) unordered_set: 无序集合,插入/删除/查找 O(1) unordered_map: 无序映射,插入/删除/查找 O(1) unordered_multiset: 无序多重集合,插入/删除/查找 O(1) unordered_multimap: 无序多重映射,插入/删除/查找 O(1) 容器适配器 stack: 栈,后进先出,只能在栈顶插入/删除元素 queue: 队列,先进先出,只能在队尾插入,在队头删除元素 priority_queue: 优先队列,元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序,每次取出的是最大/最小元素,底层实现为堆 vector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vector> using namespace std; // vector使用示例 int main() { vector<int> vec = {1, 2, 3, 4, 5}; // 尾部插入元素:复杂度为O(1) vec.push_back(6); // 尾部删除元素:复杂度为O(1) vec.pop_back(); // 随机插入和删除元素:复杂度为O(n) vec.insert(vec.begin() + 1, 3); vec.erase(vec.begin() + 1); // vector的大小 cout << vec.size() << endl; // 获取vector的容量 cout << vec.capacity() << endl; // 判断vector是否为空 cout << vec.empty() << endl; // 获取vector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cout << vec.front() << endl; cout << vec.back() << endl; // 访问指定位置的元素 cout << vec[2] << endl; cout << vec.at(2) << endl; // at函数会检查索引是否越界,更安全 vector<int> vec2 = {7, 8, 9, 10}; vec.swap(vec2); // 交换两个vector的元素 // 清空vector vec.clear(); } vector 常用的成员函数: ...

2024年06月28日 · 7 分钟 · Cassius0924

C++ 对象和指针的区别学习笔记

对象MyClass obj; obj.fun(); obj.count = 10; 对象是类的实例,占据实际的内存空间,可以调用类的成员函数和访问类的成员变量。 对象大小 = 成员变量大小 + 对齐填充 指针MyClass *p = new MyClass; p->fun(); p->count = 10; 指针是一个变量,存储对象的地址,可以通过指针访问对象的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。 指针大小 = 4 字节(32 位系统)或 8 字节(64 位系统) 对象和指针的区别 内存管理 对象:内存分配和释放通常是自动的(除非使用动态分配)。 指针:指向的内存需要手动管理,尤其是动态分配的内存。 访问方式: 对象:直接访问成员。 指针:通过解引用访问成员(使用 -> 操作符)。 生命周期: 对象:由作用域决定,局部对象在离开作用域时自动销毁。 指针:生命周期由程序员控制,指针可以指向任何作用域的变量。

2024年06月28日 · 1 分钟 · Cassius0924